1 尚同人眼中的奉贤——尚同教师奉贤美、奉贤强征文(四)
尚同人眼中的奉贤——尚同教师奉贤美、奉贤强征文(四)
发布时间:2019-05-14 来源:尚同中学

奉贤美,奉贤强

奉贤区尚同中学  程燕维

奉贤,南上海最美丽的沃土,生我养我的一方水土。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我,对于奉贤最初的记忆就是满满的芦苇荡和混着泥土的杭州湾水。一望无际的海水之外,是漫长的天际线,幼小的我站在堤坝上望着对面的未知世界一无所知。这片杭州湾,曾经是我的全部。

九月,微凉的天气,凌晨四点的村子里天是灰蓝色的。五岁的我如前一晚约定的那样,被奶奶喊起来穿上一件红色的衬衣,坐上她的三轮车后座,和隔壁的某个老太太一起往海滩出发。我们出发的目的,是三轮车上装着的几个红色水桶,在不久的时候里,它们将被黄泥螺满满塞满。清晨的风拂过堤坝边的芦苇,淡颜色的芦苇成片地摇摆,摇摆着,却从未被真正地吹倒。这一幅画面,好似运用了莫奈或者是梵高的印象派画法,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很多年之后,在书本里偶然读到帕斯卡尔那句“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时,这一幅画面立刻涌现了出来。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家乡的芦苇,是我内心最初对于美的启蒙。那是一幅画面,一阵清风,一种意象,或者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感悟。家乡的芦苇,是我内心最初对于坚韧与刚强的认知。芦苇是脆弱的,内部中空,脆弱到仿佛一下子就可以被折断。然而芦苇又是极其坚韧的,无论被风吹向哪方,都可以在风中坚守自我。

自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的芦苇。自那之后,曾经无人问津的海滩一跃成为了开发商的心头之好。而那一片芦苇,好似被人忘却的小孩,在现代化旅游业的机械背景与璀璨的霓虹灯之旁,群聚而生,它们是唯一的影子。

从五岁到二十五岁,二十年的时光流逝犹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欣赏芦苇的好兴致然而却只那一回的怦然。二十年前的我,从未想过未来,就好似杭州湾的那一边是地球的角落,而我靠着这一方水土可以一辈子无忧无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二十年后的自己,选择了投身奉贤教育,投入进奉贤教育从跨越走向品质的宏伟蓝图之中去。可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奉贤美、奉贤强,就是谱写“中国梦”的奉贤篇章。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可以参与到奉贤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站在奉贤教育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小小价值。为实现奉贤教育从跨越走向品质,打造“自然”,“和润”,“和谐”的南上海优质教育品牌添砖加瓦。虽然我就像一根芦苇那样,那样脆弱风一吹就倒了。但是我也会像芦苇那样,即使有再大的风也不能将我吹垮,因为最终我还是一个正直的我。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教育是思想的灵魂。

二十年前在堤坝边恍然沉思的女孩,现今只能用她微薄的力量,去付出去奉献。所以我积极地响应了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千名贤师结对千名学生”帮扶活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主题实践活动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涵,使学生在帮扶中得到德育、智力等全方位支持,促进学生“七彩成长”,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培育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推进奉贤教育“十三五”发展及奉贤教育综合改革进程,努力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伟大布局呈上自己的一份贡献。

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一根芦苇,乘舟离去不问归期。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