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奉贤区尚同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2019学年是尚同中学接受精准委托管理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三年发展规划的重点推进年,同时,学校办学进入了第六个整年。
根据《2019年奉贤区教育局工作要点》和《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奉贤区关于全面建设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奉教组2019[1]号),紧紧围绕“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的战略目标,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学校携手共进项目本校实施方案,本学期,学校将在总结前五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尚文达理·至善同行”的办学理念,摸索有效的实施途径,依靠重点项目,集聚校内外力量,以科研为引领,以特色发展为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推进围绕“至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一核心工作,进一步致力于学校“至善文化”的研究,建构国家课程与校本特色课程相融通的学校课程体系,以此提高学校管理及科研水平、提升师生的内涵修养及全面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1. 以学校龙头课题为抓手,推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依托“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善’课程开发与实施” 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全面推进学校科研活动的开展,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组织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以此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指导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色、组内教师个人特长来开展相关项目的子课题研究,以此形成“在实践中研究、以研究促实践”的教科研一体化机制;规范并重视课题研究过程,建立课题组研讨制度等,探索学校科研工作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探索教研、科研和德研协同推进的模式。
2. 以“至善”课程的开发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三类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2019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合理设置三类课程,落实“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生本化建设,研究型课程个性化服务”课程建设理念,探索三类课程的有效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学校《至善课程方案》,聚焦一批有实力的校本优质课程,制定学校特色发展“品牌”计划,逐渐向着特色“品牌”发展,提升“贤文化”教育品质,促进学生乐学成长,多元成长。
3. 推进德育科研工作,探索构建德育四大类别课程。
在区级重点课题的引领下,推进学校德育科研工作,在原有的四大“至善”德育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通过实施“至善教育”初步建立“生活化德育”、“体验式德育”、培养“至善少年”,逐步形成(三自主模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探索构建学习课程、专题课程、班级文化建设课程、活动课程等四大类别的德育课程。
(二)坚持育人为先,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弘扬“至善文化”,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入。
1. 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探索形成有效的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形成并落实“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的学校管理网络,牢固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达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的一致共识,使全体教职工切实担负起育人的责任。加强并落实年级组管理的模式,提高年级组长的责任意识。继续建设好“班主任工作室”,主动创造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引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以争创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为目标,通过三级家委会建设、家长学校、家访活动等,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庭育人水平。继续依托校园周边社会资源,紧密与共建单位等联动,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为向导,深化美育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意识教育。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从书法、诵读、人物、节日、艺术、礼仪、体育等方面梳理传统文化重点,逐步构建学校传统文化课程框架。将传统文化与温馨班集体创建相结合,抓准切入点,争创“一班一品”特色建设。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精粹”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师生头脑”;重点落实好六年级的《i奉贤 贤文化》区本德育课程,引导学生“知贤”、“识贤”、“学贤”。以生为本,进一步打磨学校少年宫特色课程,促进体育、艺术、科技类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七彩成长。
3. 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系统,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继续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修订完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及时发布和确认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及时记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数据与资料。加强对六、七年级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将《尚同学子手册》、雏鹰争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4. 继续加强德育常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争创市、区级行为规范示范校为总体目标,着重学生养成教育。加大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版)》及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内容与要求,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强化(如德育主题月活动)。加大每日值勤检查考核的力度。结合升旗仪式、新生入学教育、“至善少年”“至善班级”评比等途径,对学生加强教育,反复抓、抓反复、常抓常新。充分发挥值日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作用,充分利用《尚同中学学子手册》。强化环境卫生习惯的养成,巩固垃圾分类习惯。加强节约教育和环保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继续推动“光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粮食、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继续加强劳动教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开展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征集,积极树立身边的劳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努力。
5. 加强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强化安全教育工作。认真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结合开学安全教育周,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各项安全演练,全面培养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学校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细致排查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继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团队的作用,通过平时观察、日常心理咨询活动、常规心理辅导课、定期的心理团辅活动等,及时发现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继续做好特殊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季节和疾病特点,结合各类卫生宣传日,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三)坚持多元成长,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以《奉贤区关于全面建设南上海品质教育区的若干意见》为行动纲要,以《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依据,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着力以新时代人才培养为行动指南,遵循“六个下功夫”。
1.深化“教育+互联网”探索,全面推进“智慧育人”人文有效课堂。
聚焦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变革,把成功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尚同中学的人文课堂相结合,以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为主要切入点,探索构建“人文课堂 有效教学”的尚同善思课堂。继续推进“一师一优课”,建立“云课堂”资源库,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 创新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模式机制,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多渠道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认真落实教学五环节的常规检查、反馈、考核工作。在进一步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学校领导巡课制度,教学质量动态评价体系等,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效。
3. 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做好教研组学习培训制度化建设。强化课程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工作与管理机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与问题制订学校教研主题,规范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研究。组织每周一次托管专家面对面教研指导活动以及青溪集团教学研讨活动。依托教育学院“助力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加大对教研活动的指导,提升活动质效。
做好学科教研组长管理目标制度化建设。指导各教研组长制定“管理目标及对策”,积极参与区合格教研组申报与验收工作,力争数学组及英语组能顺利成为区合格教研组。建立教研组长述职制度,根据《尚同中学教研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逐步向“常规+细节+过程=奇迹”的目标进发。
做好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建设。各教研组长认真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精心设计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教研主题。教研活动应有方案、活动过程记录和总结反思。
4. 组织开展好第二十四届教学节系列活动。
以教学节主题“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效”为启发,探索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建设。以《奉贤区尚同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来规范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过程实施”、“学生学习”和“教师行为”。进一步优化对推门家常课、主题研究课、引领示范课、区域交流课、教学评比课等五种类型课的评价。
在成功教育咨询管理中心及集团理事长单位等指导下,积极申报教学节学校自主专题活动。
5. 重点关注起始年级、加强九年级毕业班和重视学困生的教与学。
做好“五升六”的入学培训及学科教与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心态上都能较快的融入到初中段的学习。
全面、扎实做好九年级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梳理往届毕业班教育教学经验,分析把握新一届毕业生特点,研究形成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目标、前途教育,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抓两头促中间,落实好辅优补差工作,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使本届毕业生在原有基础上升学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继续关心并重视“学困生”的成长,在思想上树立“有教无类”不放弃一个学困生的理念,并研究制订好各学科的“阳光关爱”计划,补差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困生”身上,在教学上要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优先,勤反馈”的策略,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俯下身多与“学困生”交流谈心,把转化“学困生”工作落到实处。
6. 继续做好其他常规工作。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正常开展,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好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做好各项专题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心理健康、防范安全等知识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好学生卫生、疾病控制、健康、青春期教育,做到有专人负责。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及电化教学的管理工作。做好各类专用室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房、创新实验室等的管理。抓好语言文字工作,以推普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做好医教结合。常态化开展学生卫生健康宣传活动,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积极预防与应对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医疗保险和学校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做好随班就读工作。
(四)坚持“四有”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管理工作的精准度和精细化,提升学校行政团队的工作效力。
加大行政班子中心组学习及工作研讨力度,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激发主动作为意识。增强文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工作作风,有效落实各类制度、方案的执行力。明确分工及工作职责,扎实推进行政领导蹲点制。每位行政管理人员要认真抓好分管条线工作,做好年级组及教研组蹲点指导工作,落实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依托精准托管资源、集团化办学资源等,继续做好青年管理干部的“跟岗”学习和培训。
2. 依托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搭设平台,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继续依托集团化办学及精准委托管理,开展联盟托管结对联动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做实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搭设名优和各类骨干教师展示与辐射的平台,充分发挥名优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推动在各级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做好教师队伍三级梯队建设,形成校本培养考核机制。对新教师开展教学五环节规范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研究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案,逐步形成自有的教学风格;推动骨干教师发挥群体内带头引领作用,并向学科教学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五)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加强依法治校,落实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梳理完成《学校制度汇编》(2.0版)。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大校务公开力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结构,细化分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加强日常管理,落实校园安全。
以争创新一轮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理顺校园安全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安全稳定领导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制。强化校园安全的日常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将禁毒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开展消防、交通、防欺凌等安全专题教育。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法制纪律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保持师生案发率零记录。
3.加强后勤保障,落实项目管理。
抓实总务后勤的常态工作,加强过程监控,实现常态巡查,为教育教学保障护航。严格财经纪律,完善教育经费预算,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规范教育收费;严格物品申购制度,校产具管理制度;认真及时地做好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加强食堂管理;规范绿化工作;做好各类常规性、应急性、突击性的工作。做好2019年星光计划、城乡一体化等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4.兼顾其他工作,落实全面发展。
继续做好学校微信平台、网站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继续做好学校人事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发展。继续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严格建档、归档制度,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统筹兼顾党、团、工会等各项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配合责任督学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督查,及时整改,提升办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