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4-20 来源:尚同中学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奉贤区尚同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2020年是奉贤教育综改及“十三五”教育发展的收官之年以及“十四五”新一轮发展的谋划布局之年,也是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点推进年。根据《2020年奉贤教育工作要点》,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上海、奉贤区教育大会的总要求和总部署,围绕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以本培源、同行至善”为路径,向着学校品牌化发展方向,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以学校美育工程为重心,锻造学校特色发展品牌

在学校特色发展“品牌”计划前期思考基础上,从学校现有基础、发展方向、社会需求等方面重新考量,深入研究并明确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设计五大项目,即1个特色优秀校:“舞由心生”舞蹈美育(艺术活动组);3个特色项目校:古典诗词创作入门(教学创新组)、乐高技术与设计(跨学科综合组STEM)、微缩家居(跨学科综合组STEM);1个特色实验校:纸笔课堂互动系统(信息化创新组)。通过项目的申报及自主发展的计划及实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本学期,着力于舞由心生美育课程建设。依靠学校至善课程,聘请高校专家团队指导推进美育素质教育进课堂。注重舞由心生舞蹈工作室梯队建设,打造精英社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品牌的舞蹈教育优质校。以重点项目为例,梳理总结学校特色发展品牌计划的实施路径,逐步推进人文类、科技类、劳动创新类美育特色项目的建设。

(二)以区人文蕴育德育创新工程为指导,推进学校德育向课程化、品质化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的大德育理念,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学校《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课题研究为引领,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行规教育课程、德育主题月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年级德育课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少年宫活动课程。

(三)以迎接市课程教学大调研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抓住“梳理、提炼、聚焦、修正”这八个关键词,进一步提炼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完善学校课程方案及课程计划,梳理并补充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各类制度,加强对提升课堂教学质效、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研组建设的研究,初步形成“善思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探索特色教师的培育机制。

(四)依托学区集团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示范引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借鉴青溪·明德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学校明德外国语小学的信息化应用标杆校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学校信息化工作三年发展规划,以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全面提升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应用为载体,以项目化推进为方式,以相关工作的申报与创建为检验标志,逐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优秀校发展。

本学期,以“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实施为契机,以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为目标,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的创新,全面提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五)切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及在线教育工作,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效。

建立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及在线教育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各项工作方案,进一步制定并完善防疫及在线教育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做好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教育改革发展不放松,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

梳理总结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在线教育教学的经验及创新点,结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家校合力助学的意识,加强教师在线授课技术和方法培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已有优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技术平台,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推动线上、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形成长期有效的新教学模式。

(六)回顾总结成功教育集团携手共进项目实施工作经验,梳理形成学校自主教育教学管理的良性机制与模式。

本学期将迎来城乡携手共进项目的终期评估工作,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回顾三年来的学校各项工作进展及成果,梳理凝练出适合学校长期自主管理的有效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工作流程、相关制度,在夯实现有办学成果的基础上,为学校进一步实现品质化发展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常规工作

(一)学校管理

1.落实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炼学校成功创建“第二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经验,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继续整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各类工作。支持工会做好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大校务公开力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做好经费预决算报告及述职述廉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结构,细化分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落实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方案,探索中层干部及组室管理人员竞聘、选拔、轮岗机制。继续做好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及推荐工作。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及长效机制,重点做好区第十八个师德建设月活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教育、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党建特色项目,初步建立“一校一品”党建工作品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培训项目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2019学年见习教师(一年期)、2019学年三年期和2019学年五年期的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素养培训与管理工作。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及发展工作。

德育工作

1. 加强学生常规教育。利用钉钉平台,开展学生在线教育期间心理健康、劳动、体能锻炼、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i奉贤·贤文化》区本德育课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暑期红色之旅”活动,做好“世界之窗”文化交流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继续做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六一主题集会等仪式教育。安全规范地组织学生参加区、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区级学生运动会等,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以行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创建温馨班集体,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打造“一班一品”特色,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评选校级区级优秀班集体。

2. 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填报工作。准确填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发布和确认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及时记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数据与资料。

3.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建设具有凝聚力的德育团队,加大年级组长管理能力的培养。继续推进“至善”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完善工作室的培养机制,切实发挥工作室在培养青年班主任方面的作用。提升年级组长、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强化班主任工作考核。

4. 加强家校合作育人。做好各类安全宣传与政策传达,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继续开展“一日校长”项目、“家长讲堂”等活动。以家委会为依托,组织开展“特别寒假的亲子时光”为主题的防疫期间亲子互动或学习的案例征集。加强家校互动、联动教育体系。完善三级家委会制度。

5. 加强安全、卫生、心理、劳动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演练,培养师生的自救、自护能力。针对学校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细致排查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利用心理辅导室,开展特殊学生以及特殊团体教育;在班主任团队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研究;做好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家庭生活、学业压力、青春期交往进行有效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开展亲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做好防疫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通过网络、电话等线上方式帮助需要心理疏导的同学。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开展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6. 组织开展区第六届学生活动节及第三届“贤善”文化节。继续开展学校艺术人文、科技创新、健康促进、道德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活动。积极促进新城联盟学校合作,探索开展学生联合活动,增强区域影响力。

(三)教学工作

1.做好“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促进多元成长。落实、严格执行2019学年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推进“至善”课程开发与建设,提倡“一师一课程”,在合理设置三类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学校《至善课程方案》,从单一平面化课程逐渐走向立体式课程群,同时聚焦一批有实力的校本优质课程,逐渐向着特色“品牌”发展,提升“贤文化”教育品质,促进学生乐学成长,多元成长。

2. 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质效。理顺并建立教师与学生行为观察的观察点指标。落实教学五环节的常规检查、反馈、考核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建立与试行校内各教研组的推磨视导与集中视导。完善《三级巡课制度》,加强常态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

3.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研活动实效。做好以下“四化”,即教研组的学习培训制度化、学科教研组长管理目标制度化、学科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学科课堂教学的规范化。

4.加强教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增强科研意识。依托“至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重点课题的研究,继续推进学校科研活动的开展。规范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过程,建立课题组研讨制度。做好科研成果推广工作。开展教研、科研和德研的一体化研究,探索大教科研的理念和方法,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指导教师形成“三研”协同的研究模式。

5.做好六年级招生与九年级毕业班工作,重视学困生的教与学。做好网上校园开放日工作,深入周边学校和居民小区做好小升初入学宣传工作。做好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控、师生心理辅导、推优生、自荐生、体育中考、中招考务等工作。通过立足课堂、因材施教、延伸课外、分类辅导等举措,做好“学优生”及“学困生”的个性化教与学工作。

6. 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三课、两操、两活动”的正常开展。切实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活动器材设施的检修、活动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监督等各方面要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7.重视专题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午会、班会等课做好各项专题教育工作,做到专题教育有计划,有备课,有总结,使学生在心理健康、防范安全等知识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继续做好学生卫生、疾病控制、健康、青春期教育,做到有专人负责。

8.加强学籍管理工作。学籍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做好有制度,有档案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流入、流出规范合理,并向学生家长做好各种转学的宣传工作。

9.有效利用各类专用室馆的资源。做好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房、创新实验室等各类专用室的管理,保证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好这类资源,为教学做好强有力的后盾。

10.继续抓好语言文字工作。保持语言文字工作的持续有效,用以推动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合理安排好全国“推普周”活动,各班要在语言文字专管员的安排下,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推普工作,巩固“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示范校”的创建成果。

11.继续抓好“特教”工作。规范整理好“特教”的相关工作,有教无类,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积极做好在校随班跟读学生的学习。依托区“特教”工作专家老师指导,提升教师“特教”工作教学能力。

(四)安全及后勤保障工作

1. 抓实抓细学校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严格实行安全责任制,理顺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加大师生安全教育,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隐患排查及风险防控工作,继续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方案。

2. 规范学校经费使用,做好学校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在预算基础上确保公用经费的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规范收退费工作。研究并形成班级财产管理常态化检查及反馈机制。研究并促进固定资产核查工作的及时性,存档资料的完整与规范。

3. 做好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细化食堂、卫生、绿化、安保、节能、维修等的工作安排,加强过程监控,针对上学期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与提升管理。

(五)其他

统筹兼顾党、团、工会等各项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配合责任督学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督查,及时整改,提升办学品质。

 

分享到:
相关信息